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你把骨折想簡單了!
骨折就只是骨頭的事?
一般我們對於骨折的認知就是骨頭斷了,所以把骨頭接回去是最直觀的治療方式,但是其實多數人忽略了包覆在骨頭外的軟組織,也就是肌肉、肌腱、韌帶、血管以及神經等,對於肢體的功能性來說,和骨頭一樣重要!
正所謂唇亡齒寒,當受到外來撞擊,造成骨頭有斷裂的情況,其實包覆在外的軟組織也受到同樣的強度的傷害,因此,即便骨折手術固定完成,後續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護理跟復健,才能夠將受損的肢體功能漸進訓練到較佳的狀態。
骨折治療就是復位固定而已?
正確且而強由有力的骨折固定是骨折治療的根本!因此,在擬定骨折修復固定手術計畫時,大概就90%決定了這個固定是否會成功,目前全世界的小動物骨折治療準則都是遵循國際組織AOVET的治療原則,台灣很幸運的每隔幾年就會邀請數位小動物外科專科醫師來台進行紮實的骨外科培訓,因此多數擁有認證的外科醫師都有能力擬定良好的骨折固定手術計畫!
骨折手術之後有什麼需要注意?
骨折手術之後大致可以將復原期區分成幾個階段,分別是不動期、恢復期、穩定期和強化期,每個個體的因為受傷的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每個時期的時間長短也都會有差別,但就一般而言,可以依照以下時間區分。
不動期大約是手術之後的2-4天,目的是控制疼痛、減少患處發炎腫脹、適度進行被動或主動關節活動。
恢復期一般是在術後14天內,手術傷口及周邊軟組織已經大致恢復,這個時期的治療重點在於持續疼痛管控、維持正常的關節活動角度、讓患肢在安全的情況下開始增加負重,將肌肉萎縮的情況最小化。
穩定期則是術後8周內,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疼痛最小化,而病患在正常行走時,可以將跛行的狀況控制在最輕微,維持肌肉強度及肌肉量。
強化期通常在術後6個月內,在復健獸醫師或骨科醫師多次評估恢復狀況穩定的情況下,可以逐步增強病患的運動治療強度,在這個時期可以利用多種不同的運動治療方式來達到強化患肢肌肉強度、耐力以及肌肉量等目的,盡量使患肢的整體功能達到正常的狀態。
骨折治療之後一定會恢復?
當然必須要有的觀念是,我們在這邊談到的骨折治療整體過程,是非常理想化的!並不是所有個骨折都能夠完全恢復功能性的,例如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了醫師最最最不樂見的併發症,如感染、固定失敗(復位困難或植入物強度不夠)、骨不癒合、骨癒合不良、四頭股肌攣縮等,都會導致最終治療的結果不盡理想。
而所有骨折中治療當中,又以嚴重的開放性骨折最為困難,通常除了骨頭受損之外,肌肉、肌腱、血管以及神經損害也非常嚴重,因此有時候即便感染控制了,骨頭癒合了,但肢體功能性仍可能完全喪失,而這類型的病患,多數在最後必須面臨截肢的抉擇。
骨折的完整治療是非常複雜的學問,所以骨折之後的復健更是復健獸醫師的一大挑戰,因此臨床上,復健獸醫師需要經過完整的術後評估,才能夠依照各個不同復原期的需要,去擬定安全、合適且有效率的復健治療。
圖片來源:
https://www.123rf.com/photo_38380171_veterinarian-putting-bandage-on-injured-paw-of-pug-dog.html
Small animal surgery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